【記者蔡宗武、張淑慧/高雄報導】
目前食道癌在國人癌症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九、男性癌症十大死因排名第五,每年約3千名新病例發生,男性占9成,好發於50-60歲男性、且有年輕化趨勢。例如:藝人安迪與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他們均為家庭精神及經濟支柱,但相繼因食道癌驟逝時皆正值50多歲壯年期。
食道癌發生時,初期沒有徵兆,多數病人確診時已是中晚期,目前統計食道癌第三期患者約佔6成、第四期約佔3成,絕大多數患者已有局部擴散甚至轉移的現象,五年的存活率尚不到20%,為典型的早夭癌,所以一旦發現癌前病變,如食道鱗狀細胞異形增生(Dysplasia)及巴瑞特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的徵兆時就應該重視並積極治療。
現在人由於飲食習慣不正常以及日常生活壓力增加,胃食道逆流變成了一種「文明病」,國內外報告也表示胃食道逆流者,可能因長期胃酸對食道下段黏膜刺激食道黏膜久了為了適應強酸的環境,就可能產生變異,演變成所謂的巴瑞特食道症。針對胃食道逆流病患,目前已有很好的確診工具,若已經併發巴瑞特食道症切勿輕忽,應積極追蹤治療。
由於食道癌初期沒症狀且生長速度快,建議台灣男性年齡超過50歲,且有抽菸、喝酒、嚼檳榔及喝酒臉紅者,就算沒有吞嚥異常症狀,應定期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此外,根據義大醫院研究發現,曾罹患頭頸部癌症者,有高達20%比例會合併罹患食道癌,因此若是頭頸癌的病人,更應該定期安排內視鏡檢查,若發現食道鱗狀細胞異形增生(Dysplasia)等癌前病變,可使用內視鏡射頻消融療術治療,以微創且無刀的方式為病患對抗早夭癌,既有效又安全,治療後三天即可返回工作崗位,且健保署已通過此消融治療術的部分給付,讓更多有需要的病患能得到最適宜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