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特派陳維鈞、記者張淑慧/高雄報導】
一名60歲男性鐵工,暈眩一個月至神經外科就診,竟發現是肺癌腦轉移,接受EGFR標靶治療後效果有限,醫師建議積極基因檢測,經一段時間考慮後他才願意檢測、確診為BRAF罕見型肺癌。然而,另一名30幾歲男性上班族,五年前健檢發現罹患肺癌,積極基因檢測確診為ALK罕見型肺癌,接受相對應藥物治療後,病情控制良好,原本在胸腔淋巴結多個2~3公分腫瘤明顯縮小幾乎看不見,目前已重回工作崗位,投入最愛的網球運動,還參加公司網球比賽!
最新國人十大死因新出爐,『肺癌』又蟬連惡性腫瘤之首,台灣一年新診斷肺癌病人約一萬三千名,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85%,又以肺腺癌最常見,其中以EGFR基因突變佔50-60%最常見,但如ALK、ROS1及BRAF所佔比率都小於5%,而產生致病基因突變包含EGFR、ALK、ROS1、BRAF等,目前已經有相對應的治療藥物上市,可以供病人使用,之前受限於檢測技術,目前全球基因檢測技術大幅提升,提供臨床醫師更精確的診斷工具,為病人規劃個別精準治療,將大幅提升有效治療率。
義大癌治療醫院為了提升民眾對罕見肺癌的了解,偕同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揭開「罕見肺癌不擔心、精準治療不肺心」衛教巡迴展。本院將於2019年11月07日至11月20日在義大癌治療醫院1樓大廳展出衛教牆,11月07日上午10時30分由義大癌治療醫院洪朝明院長、黃明賢副院長、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林葳媫理事長共同揭幕「罕見肺癌不擔心精準治療不肺心」衛教展,邀請民眾一同響應。
台灣肺癌現況?肺癌的治療方式?(手術、化療、標靶…),若為晚期的肺癌患者,如何診斷不同基因型別的病患?
肺癌在國內1年約有1萬3千名新發生病例,肺癌可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
其中85的病友為非小細胞肺癌。而較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中包括肺腺癌、鱗狀細胞肺癌、大細胞肺癌,以及神經內分泌腫瘤,其中又以肺腺癌最常見。若為晚期的肺癌患者,在病理報告確認為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腺癌,我們目前會針對幾個特定重要的基因型別進行檢測,例如EGFR、ALK、ROS1以及BRAF等等,當然如果病患經濟能力許可,也可以選擇做NGS次世代基因定序去一次瞭解病患可能產生的Driver mutation,進而進行治療規劃。
罕見肺癌是什麼?
肺癌可細分為多種不同型別及基因變異,國人最常罹患類型大多屬於『非小細胞肺癌』,包含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等,肺腺癌中有一些重要的基因突變,其中最常見為EGFR基因突變,在國內約佔一半以上的比率。而其他基因突變型別,包括ALK、ROS1以及BRAF等,以上每個基因發生比率大致都在5以下,這幾種罕見肺癌都有相對應的治療選項。
罕見肺癌有什麼相對應的檢測與治療嗎?
目前有許多基因檢測方法,技術大幅提升,包括免疫染色、聚合酶連鎖反應檢測、基因定序,以及最新的次世代基因定序等,準確度高,且提供醫生更精確的診斷參考,可針對不同型別進行精準治療,提升治療成效。肺癌晚期治療以化 療、放療、免疫療法和標靶治療為主,目前針對罕見肺癌已有越來越多相對應治療能針對特定基因型別癌細胞攻擊。
基因檢測或病理診斷對罕見肺癌患者之重要性?
癌症基因檢測可以找出病患的腫瘤帶有哪些癌症基因突變,讓醫師針對帶有特定基因突變的病患擬定適合的治療策略,進而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掌握治療黃金期。這種依據每位病患的基因特性,精準選擇用藥的治療新趨勢叫做「精準醫療」,也稱作「個人化醫療」。
罕見肺癌巡迴展的期望
義大癌治療醫院此次聯手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策劃「罕見肺癌不擔心 精準治療不肺心」衛教展,希望提升民眾對罕見肺癌的認知,進一步增加病友和家屬對治療的信心,能與醫護人員一同攜手對抗罕見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