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新生兒殺手~胎兒母體輸血症案例發表
【記者張淑慧/高雄報導】
107年底的某個午夜,唐小妹妹在屏東出生,週數為37週+6天,出生體重為2300克,接生醫師發現膚色蒼白如雪,嚴重發紺、活動力不佳,且有嚴重胎便染色與呼吸窘迫的症狀,由接生醫生向義大醫療新生兒緊急醫療網請求後送,義大醫院緊急醫療小組在接獲通知後由一位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及護理師戴上完整配備,搭上救護車立即出發前往接回病嬰,並於零晨1點多出發完成轉送,將病嬰接入本院兒科加護病房接受進一步評估和治療。
唐小妹妹入院後,經抽血檢查發現血紅素為2.1g/dl (新生兒血色素的正常值為16-18 g/dL)與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且併有低血容性休克與嚴重的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呼吸窘迫合併血氧差、嚴重新生兒持續性肺高壓的狀況、出現無小便合併急性腎衰竭的狀況,於出生第三天開始給予腹膜透析共10天,直至尿量恢復正常。由於嚴重的凝血功能異常,腸胃道、氣管在出生後第二天開始大量出血,整個住院病程一共輸注各種血品37袋(>800cc),相當於全身血液進行了4次大換血。
在醫療團隊細心照料下,病嬰整體病況逐漸穩定,升壓劑持續下調並於住院第14天拔管,最後順利出院進行後續照護。目前小朋友已1歲1個月,出院至今,小朋友無明顯發育異常,也無需接受復健治療。
唐媽媽此為第2胎,在懷孕及周產期間檢查皆正常並無大量出血及重大的異常,但唐小妹妹出生後,卻呈現嚴重的貧血及低血容休克,而後續的血液追蹤也沒有造血功能之異常,醫療團隊診斷此現象和胎兒母體輸血症有關。
胎兒母體輸血症(fetomaternal hemorrhage)
胎兒母體輸血症,是指胎兒的血液在懷孕過程中或生產前大量倒輸回母體內。嚴重的胎兒母體輸血症指的是輸血量達80-150毫升以上,此疾病發生率約為千分0.3至1。此個案推算輸血量大於150毫升,屬於嚴重個案,過去文獻顯示其死亡率高達六成以上,而存活下來的個案,可能會有留下一些神經學上的後遺症。而此病童在義大醫護團隊的合作之下,順利出院,且有幸未留下神經學上的後遺症。
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新生兒後送轉診中心
在新生兒科林其和教授及楊生湳教授的帶領下,義大醫院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目前為位於幅員廣大偏鄉區域之衛生福利部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新生兒後送轉診中心、醫療品質策進會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定重度級新生兒照護醫院、及新生兒專科醫師訓練中心,義大團隊外接最遠的新生兒是位於南迴的另一端台東地區,近幾年來逐步健全完整產兒科各次專科陣容,更新設備並充實門急診、產房、產後病房、嬰兒室、新生兒中重度病房、新生兒加護病房、兒科病房之醫護團隊,秉持的正是「跟上帝搶小孩」與服務偏鄉的堅定信念。台灣地區城鄉差距明顯,醫療資源分配極度不均,特別是義大醫院所在之高屏地區,地處南台灣,加上地理環境狹長、山地偏鄉居多,資源匱乏、就診不易之情況尤甚。義大醫院向以「成為社區健康的靠山,成為南台灣首要急難重症醫療醫院」為目標,秉持的信念正是為南台灣同胞提供友善、可近、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