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新聞記者 王萓蓁/高雄 報導】高雄市議員鄭孟洳今(22)日在市議會社政部門業務質詢中強調,面對日益猖獗的兒少數位性剝削案件,市府應跳脫過往圖卡式、制式化的宣導模式,與時俱進,建構從數位空間到實體校園的「全方位防堵戰線」。
鄭孟洳以近日媒體披露藝人黃子佼持有2259個兒少性影像一案為例指出:「犯罪早就不在暗巷,而是在每支手機裡發生。」並揭露高雄自2022年至今,已累計破千件性剝削案件,通報數量在六都中也長年居於前三。她強調:「我們不苛責數字上升,這可能是社會意識抬頭、黑數曝光的成果,但我們要深思的是——這些數字代表的是防線正在瓦解,還是在補強?」
鄭孟洳表示,事前預防遠比事後補救更為重要。社會局應升級語言與平台策略,將防治宣導從校園拓展至青少年日常接觸的YouTube Shorts、Instagram、手遊與匿名交友軟體,並投放防治宣導廣告,也可與青少年喜愛的KOL合作,製作分齡、分性別、語言貼近的教材與宣導素材,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世界。
針對近年兒少性剝削案件中,男孩受害比例明顯上升,鄭孟洳指出,性影像受害者中男性已占約三成,兒少性侵案件中男孩則占四分之一。她憂心,處於青春期、性傾向探索階段的孩子,常因恐懼被誤解或責備而噤聲,使案件更加隱形。她呼籲,市府防治策略應納入性別光譜考量,提供更細緻、包容的支援系統。
鄭孟洳提出四項具體政策建議,來建立從數位前線到實體校園的全方位防線,第一,校園共育:社會局與教育局合作,將數位性暴力防治課程常態化,納入生命教育,由具雙證資格師資授課,並串聯青少年心理輔導體系。第二,家庭教育:透過家庭教育中心推動家長數位識讀課程,引導家長正向面對孩子的探索期。第三,制度保障:建構跨局處高風險預警與匿名通報機制,及早辨識潛在風險。第四,政策公開:定期公布防治成果與案件分析,並邀集受害者團體與青少年代表共同參與政策檢討與修正。
鄭孟洳在質詢最後,也針對中高齡與高齡就業的部分提出質疑,並接露揭露基層輔導員的第一線困境。她指出,市府雖宣稱媒合成功率逐年提升,但勞工局未統計媒合後的「短期離職率」與「離職原因」,使數據難以反映真實狀況。
鄭孟洳更點出第一線輔導員面對來自上級的KPI的壓力,需每月開案10位,並於兩個月內結案。為求報表好看,甚至出現安排就業者到不適任職場、或謊報媒合成功的情況,形同「誤業」而非「就業」。
她要求勞工局全面檢討不當的KPI,解決問題的根本應找出難以媒合的原因,透過政策或誘因輔導改善。因此鄭孟洳提出具體改善建議:應統計媒合後的實際就職日數與離職原因,修正職務安排與媒合策略,並推動高齡友善職場文化指引,鼓勵企業進行「職務再設計」與「空間共融方案」,善用熟齡勞動力的價值,才能真的打造一個真正溫暖、友善、共融的勞動環境。(相片來源/鄭孟洳議員服務處提供)